目录
0. 客户端简介
0.1 客户端软件下载
本客户端具备视频监控、视频回放、电子地图与联动、日志查询、系统设置等功能。
支持可见光以及红外相机目标识别、目标自动跟踪、目标手动跟踪、动目标跟踪、目标统计等 AI 功能,同时支持设备管理、云台控制、视频存储、图像抓拍等。
客户端开放版本分为 Windows 版本与 Linux (Ubuntu)版本,
国产化Kylin麒麟系统、OpenEuler欧拉系统版本以授权方式支持,详情请咨询。
Windows 建议使用 Win10 或以上版本,Linux 使用 Ubuntu20.04 版本。⚠️ 客户端仅支持64 位系统运行。
0.2 客户端开放性与版权声明
客户端提供免费通用功能和收费扩展功能。详情请查阅 客户端功能开放性说明。
©️版权声明
本文档中呈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像、图形、视频、软件和任何其他形式的信息或材料,
是 瞳赋® Tofu Intelligence®的独家财产,受版权法和条约的保护,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复制他用。
0.3 客户端键盘快捷键
提供键盘快捷键操控与手柄控制方式。

键盘快捷键(仅展示部分功能)
手柄控制
键盘快捷键可自定义。点击“系统设置”—“基本设置”—“快捷键设置”,激活需要修改的功能后点击键盘对应的按键更改,点击保存生效。
0.4 客户端版本查看
点击“系统设置”——“基本设置”,查看软件版本号,软件版本不定期更新,请查看最新版本号,自行下载更新。
1. 软件安装
安装之前先关闭杀毒软件。
双击安装包。

安装包
选择软件语言,支持中文与英文。

语言选择
点击"OK",选择是否创建桌面图标。

图标创建选择

开始安装前确认

开始安装

安装完毕画面
选择“Launch TVMS”会在点击“Finish”后自动启动软件。
2. 客户端功能说明
2.1 客户端界面
TVMS 客户端界面包括:视频显示与全景展示界面、视频回放界面、电子地图界面、日志查询界面、系统设置界面。通过上方的菜单项可以切换各功能界面。
主界面组成部分:上方为功能导航区;最左边和最后边为停靠功能窗口区;中间部分为视频显示区,下方为全景拼接图显示区。

可见光全景拼接与联动区

可见光全景拼接与联动区

红外全景拼接与联动区

视频与图片回放

电子地图与联动界面

离线地图

图片地图
地图目标识别

报警目标截图

目标统计界面

操作日志
主菜单包括视频监控、视频回放、电子地图、日志查询、系统设置选项。

在“视频监控”界面下,右键主导航区域,如图所示区域,会弹出各停靠窗口显示或隐藏的功能选项,如图 2-7 所示。

2-7
右键任意停靠窗口上方标题栏,也可以控制各停靠窗口显示或隐藏,如图 2-8 所示,在设备列表窗口右键标题栏,打开右键菜单。

2-8
所有模块隐藏后的画面。
视频显示窗口位置处右键可以调出全屏显示模式。开启后可以隐藏上方菜单栏,点击“Esc”退出全屏模式。
2.2 设备添加与管理
2.2.1 设备添加
在“系统设置”界面,单击“摄像机管理”,会出现如图所示界面,单击上方的“搜索”按钮可以打开下方的搜索功能。

2-9
1)方法1:自动搜索设备
点击“广播搜索”,搜索完成后,找到的设备将显示在左侧的搜索列表中。
设备默认均为 192.168.1.* 网段,出厂默认IP是192.168.1.200。运行客户端电脑无路由跨网段能直接访问此网段时支持自动搜索。
请确认“选择网卡”识别出的网卡 IP 是否与设备 IP 在同一网段,若不在同一网段请手动选择对应网卡或更改电脑网络配置。

2-10
点击“添加选中”(勾选项)或“添加当前”(鼠标选中项)按钮,可将所需设备添加到上方的设备列表中。需要注意的是,用户名和密码需要填写正确,默认为 admin,admin。
部分设备支持用户名密码自定义修改,请填写相应的用户名密码以正确添加设备。
点击“保存”按钮后,设备添加成功。
⚠️对于多网卡电脑,必须在“选择网卡”选项中选择与设备连接的网卡 IP,并确保两者处于同一网段,否则无法自动搜索到设备。
2)方法2:手动添加设备(跨网段使用时采用)
在某些防火墙或交换机屏蔽功能打开,或采用路由跨网段,使用公网设备时会对设备自动搜索产生影响或无法搜索,此时可以手动添加设备。
⚠️如果需要通过公网或跨网段访问设备,请先进行端口映射,并参考第三步的操作说明。
端口映射说明请参阅《端口映射说明》。
🟢第一步:点击左上方“添加”按钮,在上方设备列表中会自动添加一行。
- 如果添加的是AI相机,请将“厂家”信息手动改为“AI-Camera”。修改主码流地址中 IP 地址为设备对应 IP 地址,其他内容不需要修改。
- 如果添加的是普通相机(仅用于视频浏览),则无需修改默认的“Camera”信息。仅需要更改视频流地址到实际流地址即可。普通相机实际视频流地址请与设备供货厂家获取。普通相机模式仅支持视频浏览,不支持其他设备配置与控制。
🟢第二步:点击“保存”按钮。
🟢第三步:如果使用了重新映射IP地址的设备或跨网段连接,请勾选“公网”选项,并填写映射后的正确端口号和视频流地址,然后点击“保存”。

3)方法3:列表批量添加设备
设备较多的情况下可以在已配置设备清单中导出设备列表,生成.csv设备配置清单文件。
在新安装额客户端或者其他电脑中的客户端可以直接通过导入方式批量添加设备。导入后点击保存。
2.2.2 视频预览
如图 2-12 所示,添加的设备会在主界面中的设备列表中显示,设备前面的图标,红色代表没有连接或连接不成功,白色代表连接正常。双击需要显示设备的码流列表,软件会根据码流地址,把视频显示在相应的视频通道内,如图 2-13 所示。视频通道支持拖拽操作,可以很方便的变换通道,如果需要关闭设备,可以单击视频通道上方的“关闭”按钮。
⚠️识别跟踪产品在没有配置需要分析的视频流输入地址时默认显示绿幕或蓝幕,属于正常现象,配置视频流输入地址后显示取流视频。

2-12

2-13
双视频输入模式下的设备,可点击右侧“设备控制”——“画中画模式”中的显示模式按钮可切换不同的画中画模式。
支持 大图红外(Visual in thermal)、大图可见(Thermal in visual)、全可见(Full visual)、全红外(Full thermal)、融合(Fusion)等显示模式。融合模式仅支持我司整机设备。
客户端中提供视频帧率显示功能,可开启查看当前设备视频输出帧率,默认输出帧率均为25Hz,掉帧到20Hz以下则需要排查设备网络链路和带宽。
开启帧率显示时请先将鼠标挪动到对应视频显示区域中,点击如下所示按钮即可开启。
2.2.3 IP更改与设备版本号
选中需要修改网络配置的设备,可以通过视频通道选择,也可以在设备列表中选中,单击设备控制界面中的参数设置按钮,如图 2-14 所示。

2-14
在弹出的参数设置界面的左下方 IP 地址区域,如图,显示的是当前设备的 IP 地址,用户可以修改为需要的 IP 地址,然后单击“更新”按钮,完成修改。修改 IP 地址后,需要到设备添加界面重新添加设备。
⚠️ IP地址、网关必须符合网络规则,否则会报错,部分设备包含局域网内同IP判断机制,若网络中已经存在配置的IP地址相同的设备,则无法修改。

2-15
设备详细版本号在同一个界面右下角“版本”栏中。

2-14
2.2.4 修改视频流地址
修改拉流地址功能仅限于网络相机视频输入的方式,用于产品获取需要分析的视频流地址。
先添加并登录设备后选择设备,打开当前设备对应的“参数设置”界面,如图所示,在“拉流地址”栏输入视频流地址,点击“更新”。
⚠️必读
RTSP 地址格式一般为 rtsp://UserName:Password@ip:554/…
输入 RTSP 地址时需注意账号密码是否正确,建议先用 VLC 工具查看视频流地址是否正确再添加。VLC软件请自行搜索下载。
如果您使用的是第三方相机,请向设备供应商获取准确的视频流地址格式。
可见光输入产品默认支持 H.264 视频,分辨率为 1920×1080,帧率为 25Hz。
如果需要支持400万像素 1440P 分辨率(2560×1440),需要进行升级,仅Tofu3,Tofu6支持400万分辨率。
热红外输入产品默认支持640×512 分辨率 25Hz H.264视频。
如果需要支持1280x1024分辨率热红外请联系技术,仅Tofu3,Tofu6支持此分辨率。
其他格式视频输入,请联系技术支持。
双光视频输入的Tofu设备中点击“视频监控”界面,点击画面中的设备画面,点击“画中画模式”下方显示模式按钮。“参数设置”中“拉流地址”对应设置的流地址对应当前主画面的视频。如画中画模式切换到“大图红外”模式,此时配置的视频流地址即为红外视频输入地址,“大图可见”则配置视频地址对应可见光视频。
2.2.5 系统升级
选择设备,打开当前设备对应的“参数设置”界面,如图所示,单击“固件升级”,会打开选择升级文件界面,打开相应的升级文件,开始升级,等待升级进度完成即可。升级过程中不可关闭参数设置界面。
⚠️请勿将升级包重命名为中文或包含特殊字符、标点符号的名称,以免升级失败。

2-17

2-18
⚠️遇到升级报错时,请排查以下内容:
1) 确保系统升级文件完整;对于多网卡电脑,请检查网络网段选择是否与设备一致;
2) 检查网络连接是否稳定,网络不稳定可能导致升级中断或退出,超时时间为1分钟;
3) 在客户端执行系统升级期间,不可执行其他操作;
4) 如果系统升级进度长时间未更新则检查网络是否断开,需要重新进行升级操作;
5) 关闭系统防火墙;检查是否有虚拟机占用同一网络网段;
6) 以管理员权限打开客户端;
7) 关闭杀毒软件;8) 在升级多网卡设备时,需在弹出窗口中选择对应的网卡IP地址。
2.2.6 设备重启
选择设备,打开当前设备对应的参数设备界面,如图 2-19 所示,点击“设备重启”按钮后,设备将重启,客户端会自动重新连接设备。

2-19
2.2.7 倍率表导入
为了适配可见光不同倍率下的云台速度,可导入镜头倍率表实现自适应条件。选择设备,打开当前设备对应的参数设备界面,如图 2-20 所示,倍率表分为可见光、红外、激光三种,倍率表请咨询技术人员获取,若您使用第三方可见光机芯,请详询是否支持此功能。升级过程中不可关闭参数设置界面。
倍率表格式与要求请查看 《第三方变焦镜头接口要求》-倍率表格式与导入方式

2-20
2.2.8 图像配置
选择设备,打开当前设备对应的参数设备界面,如图 2-21 所示,图像配置包括分辨率,编码方式,码率三种参数。
分辨率:1440P, 1080P, 720P, PAL_D1
⚠️热红外图像输出不可比实际图像分辨率更大。
1440P 分辨率仅部分产品支持,请确认后使用。
编码方式:H264, H265
码率:4M, 2M, 1.5M, 1.0M, 0.5M
选择合适的参数后,点击更新按钮,视频显示关闭,大约 20 秒后,会重新显示。

2-21
2.2.9 OSD 设置
AI 的 十字标与镜头倍率、云台角度等信息的OSD 在“参数设置”页面中通过对“AI-OSD”开关来打开与关闭。

2-22
2.2.10 跨网段设备配置
挂载到公网或者跨网段端口映射的设备,由于跨网段,无法自动搜索到设备,需要手动添加设备到摄像机管理。在“系统设备”,“摄像机管理”界面,首先点击“添加”按钮,在设备列表中会新建设备,在新建的设备表格中,确保“公网”选项打勾,输入正确的 AI 端口和主码流地址,默认 AI 的控制端口为“8888”。点击“保存”按钮后,设备添加完成。
注意主码流地址中包含 IP 地址和 RTSP 视频流端口信息,设备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正确。

2-23
对于公网上的设备,在设备的‘参数设置’中,禁止修改 AI 设备的 IP 地址,以防止因修改错误或忘记设备地址而导致无法找回。
2.2.11 串口服务器配置
设备的云台角度获取需要通过串口服务器实时回传,云台角度回传的串口服务器需要设置为 TCP SERVER 模式,端口号固定为 26,串口服务器可使用[Mini 串口服务器]。串口服务器设置号配置后需要在“参数设置”中配置对应的 IP 号,使得产品可以获取到 IP 地址进行连接。本功能非所有设备与软件版本都支持,使用之前请与技术确认。

2-24
2.2.12 激光测距或激光补光配置
设备的激光补光控制或激光测距功能需要通过串口服务器的方式进行,同一设备仅支持激光补光或激光测距其中一种设备的接入。对应的串口服务器 IP 地址需要在“参数设置”中的 AI-激光测距 IP 地址中进行配置并更新。本功能非所有设备与软件版本都支持,使用之前请与技术确认。

2-25
2.2.13 镜头放大倍数设置
设备导入镜头倍率表后支持在‘参数设置’界面中直接输入需要移动到的镜头倍率进行快速切换。
倍率值可以输入整数或小数点后一位,例如需要变倍到6.5倍,在‘焦距倍率设定’栏输入‘6.5’按回车键即可。
2.2.14 激光测距串口服务器配置
点击“参数设置”,在右上角“AI-激光测距IP地址”栏中输入激光测距串口服务器IP地址,点击“更新”,进行AI模块与激光测距的绑定。
提供客户端与激光测距用串口服务器连接测试接口。可手动发送指令,并接收数据。
点击“激光测距”。
打开后设置激光测距对应串口服务器IP地址和端口,端口默认使用26号,端口号禁止更改。点击“连接”后可以发送自定义名称与命令的指令。
连接状态与收发数据在右侧窗口中实时显示。本窗口关闭或点击“断开”后串口服务器自动断开,不占用串口服务器Client资源。
打开“本地-OSD”开关可由客户端叠加测距信息到画面中。
2.3 基本设置配置说明
点击‘系统设置’→‘基本设置’进入到TVMS软件的设置界面。
2.3.1 常规设置
常规设置里包含了开机运行配置、登录配置和报警弹窗、显示界面样式的配置。同时有快捷键配置、软件重启的功能。
2.3.2 视频参数
此部分中包含了解码配置、报警截图与视频存储配置。
如果需要使用硬件加速请确保电脑中安装了显卡与显卡驱动。硬件加速若要开启则选择‘cuda’。配置后需要点击‘常规设置’中的软件重启后生效。
报警类型包含了‘私有协议’和‘json协议’,区别在与‘私有协议’是设备发起报警指令,截图操作由TVMS完成,并截取全屏图像,‘json协议’是设备发送目标区域的局部截图,TVMS仅用于显示和存储。
需要显示报警截图需要激活‘报警截图’功能按钮,并设置‘截图间隔’与‘显示间隔’,截图间隔可最小设置0秒,即所有目标均进行截图,存储到路径中。显示间隔最小设置1秒,在TVMS中以最小1秒间隔显示截图。
2.3.3 IO采集配置
此部分功能属于定制内容,不直接开放使用。
2.3.4 渲染配置
此部分功能属于定制内容,可以对特殊视频数据进行着色渲染,不直接开放使用。
2.3.5 地图配置
此部分用于电子地图功能配置。可以选择不同的地图内核,目前支持‘百度地图’、‘谷歌地图’和‘天地图’以及离线瓦片地图。
2.3.6 显示分屏与功能选择
视频监控界面的分屏可在此功能选项中进行配置,默认开启1,2,4,6,8,9,13,16分屏。若设备数量多可以手动开启25,36,64分屏显示。
功能激活部分中可以开启对应功能。图片地图与目标统计默认是关闭状态。比例调速是指不同的镜头倍率下TVMS软件自动适应手动云台控制速度,保持在不同焦距下画面中手动控制幅度一致。
2.3.7 本地算法推理
此功能用于TVMS软件进行算法推理做目标识别的模型选择。此部分需要授权支持。
2.3.8 保存文件路径
可以设置图片、视频手动截图,报警图片、视频截取的保存路径。
2.3.9 识别类型显示名称
可以设置识别类型的名称,根据不同的模型进行手动修改。非定制模型无须修改此类别。
2.3.10 语言配置
TVMS支持中文、英文语言,可在此界面中进行切换。切换后点击‘常规设置’中的‘软件重启’按钮或者手动重启软件即可生效。
2.3.11 音频开关
音频仅支持带有音频输入的原始相机的复合视频流下打开。Tofu设备本身暂不支持音频传输。
首先相机原始复合流视频中音频编码方式设置为“AAC”,采样频率为16KHz。TVMS中激活原始视频流通道窗口后点击音频开关,TVMS软件会重新取流并将音频数据接入进来。声音音量调节电脑声音即可。
2.3.12 扩展功能许可
此部分用于查看本机电脑序号和许可认证,详细内容请查看 9.授权认证
3. 算法功能
客户端支持 AI 设备的算法功能配置,算法包括:目标识别、目标自动跟踪、目标框选跟踪、动目标跟踪、波门跟踪、点选跟踪、3D 区域管理。
典型算法功能说明:
算法名称 | 说明 |
目标识别 | 固有算法支持人车、船、无人机、鸟等物体。部分产品支持自训练算法部署。 |
自动跟踪 | 识别到选择的目标类型后自动切换成跟踪模式,跟踪过程无需手动操作。 |
框选跟踪 | 画面中框选任意大小区域开始跟踪。 |
动目标跟踪 | 选择区域后,自动锁定区域内的移动物体进行跟踪。 |
波门跟踪 | 固定正方形大小的区域进行跟踪,鼠标点击画面位置后启动。支持16x16,32x32,64x64,128x128等尺寸。 |
点选跟踪 | 识别到多个目标后,可以鼠标点击其中感兴趣目标后开始跟踪。 |
3D动态区域管理 | 画面中绘制围界区域,区域根据云台转动与镜头变焦,自动调整围界区域范围。 |
全景拼接 | 结合云台转动,拼接成全景图像,全景图像范围可设定。 |
地图联动 | 结合地图,操控设备运动,变焦。实时监测设备所指向区域。 |
自动变焦 | 点选跟踪、自动跟踪时变焦镜头根据配置的目标大小范围进行自动调整焦距。 |
服务器目标识别 | 客户端中部署识别算法,可利用本地GPU进行目标识别。 |
3.1 目标识别
客户端支持 AI 硬件产品下的目标识别功能与客户端模式下的目标识别。
⚠️软件中为了减少误报情况,默认将目标宽或高大于画面一半以上的大物体进行了过滤,即便是识别到也不会显示与输出目标信息,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
目标尺寸范围支持自主设置,打开【参数设置】,左上角自定义参数列表:
自定义参数2:
识别最小目标像素数量,目标像素小于此数值的会被屏蔽掉。默认配置0,即无限制最小尺寸。自定义参数3:
识别最大目标像素数量,目标像素大于此数值的会被屏蔽掉。默认配置500,即500Pix以上的目标均被屏蔽掉。设置后点击 【更新】后生效。
详情请查看自定义参数说明。
如图 3-1 所示,在“设备控制”界面中,将 AI 模式切换为“目标识别”,并单击“启动”按钮,如图 3-2 所示该设备的视频界面中目标将伴有识别信息框出现。

3-1
客户端同时支持基于本地GPU的在线算法推理,进行二次目标识别与目标分类、OCR等功能。此部分支持请电询。算法如下图,可本地配置。

3-2
3.1.1 围栏区域内目标识别
在视频中绘制可视电子围栏,AI 相机只对可视围栏区域内的目标进行识别,可视围栏区域之外的目标不进行识别。
1) 绘制电子可视围栏

3-3
如图 3-3 所示,单击“开始绘制围栏”按钮,按钮会变成“结束绘制围栏”,将光标移动至该设备的视频显示界面,其绘制步骤如下所述:
A. 双击鼠标左键(开始绘制一个新的围栏区域),鼠标光标变成绘图状态
B. 鼠标左键单击,选择围栏拐点 01
C. 鼠标左键单击,选择围栏拐点 02
D. 鼠标左键单击,选择围栏拐点 N(小于等于 6)
E. 双击鼠标左键(结束绘制新的围栏区域),鼠标光标恢复原样。
绘制后,单击“结束绘制围栏”按钮,结束整个绘制围栏过程。
备注:目标围栏区域只能有一个,每个围栏区域坐标拐点小于等于六个。
如图 3-4 所示,绘制围栏后视频显示如下:

3-4
动态区域管理
2) 清除所有围栏
单击“清除围栏”按钮,即可清除该设备中可视化围栏;
3.1.2 目标识别参数配置
如图 3-6 所示,为目标识别分类设置,AI 相机支持人、车、船、无人机的目标识别。在模型支持的范围内勾选打开对应类别即可开启此类别的识别。
⚠️注意模型类别区分人车、船、无人机等模型,模型对应的识别类型也是固定的。

3-5
目标识别类别根据识别类型的不同,名字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如果模型类别名称与实际类别不一致时,可手动修改名称。名称修改在“系统设置”页面,“基本设置”子页面中。
⚠️仅在特殊模型或定制模型下需要调整,出厂默认提供的人车、船、无人机三个标配模型与类别名称已完全对应,无需修改,其他模型与名称需要手动修改。

3-6
模型类别可在“参数设置”菜单“算法模型”中修改,产品支持哪些类型模型需要与技术进行确认后使用。
⚠️模型分为 人车、船、无人机、飞机、鸟识别模型等几类。
默认出厂标配人车、船、无人机三个标准模型,其他模型出厂未配。
飞机、直升机;鸟识别模型用户请在出厂前告知。如有其他定制需求请联系。
请不要使用“可见光模型”,“红外模型”,此模型为混合识别定制模型,标准出厂时未带此模型。
算法模型修改后设备会自动重启(部分型号可立即生效不重启),并生效新的模型,可通过参数设置页面读取到的模型类别或者通过打开 AI-OSD 查看当前模型。

3-7
⚠️客户端支持基于服务器的目标识别、目标分类等多种算法,此功能收费提供支持。
目前可支持多类型模型在线推理。如有需求请电联。
3.2 目标自动跟踪
在自动跟踪模式下,AI 相机识别到目标后,若目标连续 3 帧均稳定识别则开始目标自动跟踪;当 AI 相机有云台控制权限时,相机发送 PELCO-D 或LPP/ExPelcoD指令控制云台按照目标跟踪轨迹运动,直至目标丢失或相机失去云台控制权限。
识别到多个目标时,优先锁定靠近中心区域的目标进行跟踪。跟踪类型为当前模型类型下勾选激活的目标类型。
如当前模型为人车模型,在识别类型中勾选激活“人”则锁定类型“人”的目标。使用时可通过画面OSD显示的当前模型类型字符来判断当前运行的识别模型种类。切换模型类型请查看上一节说明。
如图 3-8 所示,将 AI 模式切换为“自动跟踪”,并单击“启动”按钮,如图 3-9 所示该设备的视频界面中目标将伴有跟踪信息框出现。

3-8

3-9
3.2.1 围栏区域内目标跟踪
在视频中绘制可视电子围栏,AI 相机只对可视围栏区域内的目标进行自动跟踪,可视围栏区域之外的目标不进行跟踪。
3.2.2 自动跟踪参数配置
选中设备,单击“参数设置”按钮,弹出参数设置界面如图 3-10 所示,显示目标跟踪参数。具体设置请见[云台接口与调参说明]文档。

3-10
3.3 目标框选跟踪
用户手动选取跟踪目标,并执行跟踪;当 AI 相机有云台控制权限时,相机发送 PELCO-D 指令控制云台按照目标跟踪轨迹运动,直至目标丢失或相机失去云台控制权限。
操作步骤如下所示:
1) 如图 3-11 所示,在“设备控制”界面中,将 AI 模式切换为“框选跟踪”,并单击“启动”按钮。

3-11
2) 在该设备视频区域,目标所在位置的左上角按下鼠标左键,并拖动光标,选择目标后松开鼠标左键,即可锁定区域启动跟踪。

3-12 2Km距离人跟踪
3.4 动目标跟踪
用户手动选取动目标检测围栏区域,当该区域有动目标时,执行目标跟踪;当 AI 相机有云台控制权限时,相机发送 PELCO-D 指令控制云台按照目标跟踪轨迹运动,直至目标丢失或相机失去云台控制权限。
操作步骤如下所示:
1) 如图 3-13 所示,在“设备控制”界面中,将 AI 模式切换为“动目标跟踪”,并单击“启动”按钮。

3-13
2) 如图 3-14 所示,当该设备视频区域,按下鼠标左键,按着鼠标左键并拖动光标,选择动目标检测围栏区域。

3-14
3.5 波门跟踪
点击设备画面激活后,AI 模式中选择“波门跟踪”,点击“启动”,选择合适的波门大小(固定跟踪框水平与垂直方向像素数量),点击画面位置即可跟踪。

3-15

3-16 无人机跟踪
3.6 点选跟踪
点选跟踪用于画面中存在多个目标时点击感兴趣目标进行跟踪。点击设备画面激活菜单后在 AI 模式中选择“点选跟踪”,点击“启动”。鼠标单击画面中已识别的目标附近位置即可切换跟踪。

3-17
3.7 3D 区域管理
支持画区域后在变焦与云台移动过程中三维映射变换。此功能仅支持部分设备。
3.8 自动数据采集
TVMS支持通道视频中自动数据采集模式。选择需要采集视频的通道,AI模式中选择“数据采集”,点击“启动”。
弹出窗口中输入采集时间间隔,点击“确定”即可开始采集。
采集过程中通道视频窗口右上角图片保存按钮会持续闪烁,代表正在采集数据。
AI模式切换成其他模式即可停止采集。保存的数据在配置的正常图片保存路径中。保存的子文件夹为 "日期/Ch*/collect/"。
存储路径案例:
***\TVMS\image_normal\2025-01-23\Ch2\collect
3.9 自动变焦
“参数设置”——“自动变焦”按钮开启后点选跟踪、自动跟踪过程中的镜头自动变焦功能将开启,当目标在中心点的“变焦有效区域”×10像素范围内时自动变焦有效。
当目标占比画面百分比小于“最小调焦比例”设定的值时镜头倍率放大,大于“最大调焦比例”设定值时镜头倍率缩小。
部分无人机、鸟跟踪设备中最小调焦倍率,最大调焦倍率会用作 最小目标像素数量与最大目标像素数量,以便获得更好的自动变焦效果。
此种模式下,目标像素小于最小目标像素数量时进行变倍+,大于最大目标像素数量时进行变倍-。
小型目标自动变焦建议值:
在可见光小型无人机或鸟目标跟踪时建议将 最小调焦比例设置20-30,最大调焦倍率设置60-80。
在热红外小型无人机或鸟目标跟踪时建议将 最小调焦比例设置5-10,最大调焦倍率设置20-40。
参数配置详细说明请查看云台接口与调参说明—自动变焦 。
请留意变焦最大,最小范围在“自定义参数2”,“自定义参数3”设置的目标像素数范围内,否则跟踪时会认为是假目标,导致丢失目标。
3.10 云台与算法调参
云台速度与算法调参方法详见【云台接口与调参说明】。请根据云台控制协议类型进行调参。整机类设备出厂时已进行调参,无需二次调参,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微调运动系数单个参数即可。
4. 运动控制
4.1云台控制
该部分的所有操作均在“云台控制”界面中。
可支持可见光相机以及红外相机运动控制包括:镜头控制、云台控制、串口指令收发。
云台控制包括云台左、上、右、下和停止控制。
当该设备 485 状态已经打开,仍无法控制云台时,请检查“参数配置”云台地址是否正确,默认地址均为“01”。
云台控制协议支持 Pelco-D 与扩展非标高精度控制协议 ExPelco-D/LPP 协议。可单击激活设备后点击“参数设置”后在云台运动控制——变速协议里选择。

手动控制速度是当前云台变速协议下的控制速度值。手动更改时应小于等于“参数设置”——“手动最大速度”,否则无法设置。
手动控制云台速度时可以设置“手动最大速度”与“手动速度变化间隔”。标准Pelco-D协议最大速度为63,ExPelco-D/LPP 协议最大值为65535,可以根据实际云台的性能水平设置,避免过速。Tofu系列云台均具备过速保护,可以直接使用最大值。
手动速度变化间隔是键盘快捷键调速时的速度梯度,代表每点击一次速度增加、速度减小时的速度变化梯度。
ExPelco-D/LPP 协议下支持镜头倍率与云台速度自动比例调速功能,默认为开启状态。
此功能开关在“系统设置”——“基本设置”里,默认为开启状态。

“参数设置”菜单页面中支持云台转动到指定位置,输入俯仰角或航向角(水平角度)后点回车即可转动到对应位置。
4.2 镜头控制
如图 4-1 所示,镜头控制包括变倍加、变倍减、聚焦加、聚焦减、激光补光开、激光补光关。
其中,当 AI 设备为红外设备时,变倍结束时将触发镜头自动聚焦操作。若 485 状态已经打开,仍无法控制镜头运动时,请检查“参数设置”中相机地址是否正确。
镜头变焦速度可在滑动条中进行设置,提供0-3,4档速度可调。(变焦功能非所有设备均支持,请核对后使用。)
参数设置菜单页面中支持镜头变焦到指定倍率,输入倍率值后点回车即可变倍到对应位置。
4.3 激光补光控制
若设备中带有激光补光灯,单击云台控制界面中的“激光+”按钮即可开启激光补光灯,单击“激光-”关闭补光灯。
在可见光相机变焦过程中补光灯将自动进行变焦,以适应视场。(请确认激光补光的倍率表已导入)
长按“激光+”或“激光-”可手动调节补光光斑在画面中的百分比。此百分比在可见光处于不同焦距下均适用。
同时也支持在”参数设置”界面中手动输入激光光斑随动的画面百分比。
光斑越大,能量越小,有效照射距离同样也会缩短,下图为全黑夜晚1.5Km距离补光。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光斑大小调整。
4.4 预置位

4-2
在“预置全景”菜单中提供预置位与全景拼接功能。
预置位中的编号、名称均可以修改内容,点击“▶”发送预置位指令,添加“+”与删除 “×”按钮可添加与删除对应预置位。
全景扫描功能区为全景拼接参数配置区。全景拼接功能仅支持我司云台相机设备,将给出独立的使用说明。
4.5 全景拼接
⚠️全景扫描拼接功能仅应用于我司部分整机产品中,需要功能授权,请咨询后使用。
云台相机全景扫描参数在出厂时已标定好,将给出随设备的对应配置参数请勿随意修改。
点击“加载拼接图”可以手动加载当前视频通道之前拼接后的全景图像,此处蓝色框代表当前画面在全景图像中的区域。

4-3
点击“↑”展开按钮后可以看到展开后的全景图像。
⚠️全景图像不一定需要 360° 范围,可以根据需求自定义设置扫描范围。
例如 4-5 图中扫描范围限定到 269° 到 360°, 0° 到 145° 范围,4-6 图中扫描范围是 269° 到 359°。

4-4

可见光全景拼接
4.6 接口透传
如图 4-6 所示,串口发送数据包括:“透传云台指令”与“透传相机指令”。

4-6
“透传云台指令” 是将数据通过 RS485 发送到与云台连接的 485 总线上,并读取返回数据。
“透传相机指令”是将数据通过 TTL 串口发送到与相机连接的线缆上,并读取返回数据。
数据透传支持快捷指令的配置和发送。可以预设常用快捷指令的名称、数据内容和传输方向。点击箭头按钮即可快速发送指令。回传指令在接收窗口中显示。
4.7 手柄操作
TVMS支持PS手柄或者Xbox手柄的操作。对于快捷键和操作方式已经进行了配置,如需自定义按键需要自行在快捷键中进行重新配置。需要开启手柄功能,打开安装目录下的DS4Windows文件夹。
⚠️手柄操作仅支持Windows系统。
首先需要安装驱动和.NET,安装完成后需要重启电脑。
安装完毕后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DS4Windows.exe。打开电脑蓝牙,搜索手柄并连接即可使用手柄操作。
手柄默认快捷按钮功能如下图。
支持操作键自定义。自定义功能需要与TVMS自定义操作键对应上。
5. 图像与视频存储
设备图像操作包括:视频存储、图像抓拍。如图 5-1 所示,用户可以自定义存储目录。在“系统设置”——“基本设置”——“保存文件路径”选项卡里可以分别设置各保存目录。
保存路径与名称用户可自定义,文件名请勿使用特殊字符。

5-1
5.1 视频抓拍

5-2
如图 5-2 所示,单击图标所示按钮(视频显示上方),开始抓拍视频;再次单击图标按钮,停止视频存储。默认存储目录在软件安装目录的“video_normal”文件夹下。如果选择了“报警视频”或“自动存储”功能,手动抓拍视频功能将不可用。
5.2 图像抓拍
如图 5-3 所示,单击图标所示按钮(视频显示上方),即可完成图像抓拍。默认存储目录在软件安装目录的“image_normal”文件夹下。

5-3
如图 5-4 所示,右键视频,弹出右键菜单,单击“截图当前视频”菜单或“截图所有视频”,同样可以完成图像抓拍。

5-4

5-5
如图 5-5 所示,单击视频显示下方“视频工具”所示图标,同样也可以完成所有在线视频的抓拍。“视频工具”工具栏可以在在“系统设置”——“基本设置”——“功能激活”选项卡“视频工具”控制是否显示。
5.3 自动存储

5-6
如图 5-6 所示,开启自动存储后所有通道按照设定的时间作为视频片段时间长度,进行自动存储。开启此功能后“报警视频”与“视频抓拍”功能不可用。
5.4 报警视频存储

5-7
如图 5-7 所示,“报警视频”开启,出现报警后,客户端会自动存储报警后视频,视频起始点为报警开始时间点,存储的视频的长度以“存储时间”设定为准,即存储报警开始时间作为起点,存储设定存储时间的视频片段。当前片段结束后再次开始监听报警,默认存储目录在软件安装目录的“video_alarm”文件夹下。
5.5 报警截图

5-8
报警截图的模式在“系统设置”—“基本设置”—“报警截图类型”中设置。
如图 5-8 所示,“报警截图”开启,出现报警后,客户端会在“图文警情”中显示报警图片。“截图间隔”为实际存储截图的最小时间间隔,“显示间隔”为在图文警情窗口中显示报警图片的时间间隔。“截图间隔”为 0 秒时,凡是通过 AI 模块上传的报警图均会存储到本地。默认存储目录在软件安装目录的“image_alarm”文件夹下。
报警后截图来源分为“私有协议”或“JSON”,
其中“私有协议”下会截取全屏画面,私有协议截图是客户端软件在收到设备报警信号后在客户端中截取。
“JSON”模式下存储与显示的图片仅限目标区域截取的图片,由前端设备截取并发送。

5-9
如图 5-9 所示,报警截图的内容还可以在主界面的“图文警情”子窗口中显示。报警显示的间隔为一分钟。双击报警图片,会放大显示当前报警图片。
报警截图将自动存储到报警图片目录中。
6. 电子地图
⚠️电子地图功能是收费功能。免费版仅支持查看设备在地图上的显示。获得许可(license)后,可开启地图联动、离线地图和图片地图功能。
地图目前支持在线地图、离线高精度地图和图片地图三种方式。
- 在线地图:需要客户端实时联网,在线更新地图信息,支持街道或卫星地图方式。
- 离线地图:可以导入离线地图包的形式,可分级放大缩小区域管理。支持街道、卫星地图方式。
- 图片地图:适合小区域或无法获取高清地图的情况下使用,如工厂自建模图片,小区域卫星地图。
6.1 默认地图中心和级别

6-1
如图 6-1,在“系统设置”——“基本设置”——“地图配置”里可以设置地图初始显示的中心位置和放大级别。
6.2 地图显示与设备联动

离线地图
在地图页面中操作设备时请先点击对应设备,打开设备视频窗口,如上图。鼠标点击视频显示窗口进行设备激活,激活后可以使用键盘快捷键方式进行设备云台与镜头控制、识别与跟踪模式控制。设备运行角度、焦距将根据设备状态实时更新。

电子地图
在联网下,保证网络通信良好,选择主导航中的“电子地图”—— 在线地图”可以显示设定区域的地图,在地图里支持鼠标拖动和滚轮缩放功能。
双击地图上设备可调出设备实时画面,点击地图中观测区域内的任意点,设备可以自动变焦并转动云台到指定位置上。
⚠️地图功能收费提供支持,详情请电联。
地图中可实时显示设备列表中的设备,设备的位置为所设定的经纬度值,
- 圆形中心的红色摄像头标记代表设备,蓝色为可见光设备,红色为红外设备。
- 圆形区域代表设备可覆盖的最大范围;
- 扇形朝向为当前设备云台对应的方向(叠加云台零点);
- 扇形的半径大小为当前设备机芯焦距所对应的距离;
- 扇形的角度范围为当前设备机芯焦距所对应的视场角。
单击圆形中心的红色摄像头标记会打开应对设备的视频窗口。并且会同时打开同一云台编号的其它设备。

6-3
如图 6-3 所示,单击鼠标左键,当前单击点所对应的经纬度值为目标经纬度,并显示在“目标经纬度”里。
更新设备经纬度值:把选择设备的经纬度值更新为目标经纬度,并在地图上更新选择设备的位置。
居中显示选择设备:把“选择设备”显示在地图的中心。
显示选择设备视频:打开“选择设备”对应的视频窗口。
查找最近设备:查找距离目标经纬度最近的设备,设备名称会显示在“最近设备”里。
清空地图覆盖物:重新加载地图上的所有设备。
地图除在线地图,也可以导入离线地图或图片地图,可以根据需要导入不同形态,地貌等显示方式的离线地图。离线地图效果如下。

离线地图

离线地图
图片地图可以导入自定义场景地图,将设备与地图进行关联。效果如下。

图片地图

图片地图
6.3 参数设置

6-4
如图 6-4,在“系统设置”—— 摄像机管理”菜单选项,设备列表中设置电子地图所用的基本参数。
-
经纬度:设备在地图中显示的位置。
-
最大范围:设备所覆盖的最大距离,单位为米。
-
最大倍率:设备的最大倍率值。
-
最大视场角:设备的最大视场角,单位为度
-
云台零点:为确保地图的正北和相机的朝向相对应的偏移。调整时,首先转动云台,保证相机视频朝向为正北,此时的云台角度的相反数就是云台的零点。
-
云台编号:为确保不同设备使用同一云台时,设备可以绑定在一起。
-
机芯类型:包括可见光和红外两种,在地图中表示设备的颜色不同,可见光为蓝色;红外为红色。
6.4 地图联动
如图所示,浅蓝色区域代表设备可覆盖区域,深蓝色区域代表当前观测区域。
多波段设备中浅红色区域代表热红外可覆盖区域,深红色区域代表当前热红外观测区域。
单一云台编号的设备,会按照鼠标单击点位置和设备中心点的角度和距离分别控制云台角度和机芯焦距。

鼠标单击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控制设备的云台角度和相机的焦距。

激活设备后在地图中点击观测区域内的位置可以控制设备自动转动云台与变倍镜头到对应位置区域。

支持热红外、可见光多光谱设备与地图联动。
6.5 地图在线目标识别
支持卫星地图在线目标识别。可基于在线地图或实时瓦片地图实现多类型目标识别。
⚠️本功能在卫星地图分析的Pro版本才支持。标准版不做支持。
7. 目标统计
客户端提供二次目标统计功能。授权后可开启此功能,开启后需要重启软件,连接到设备后会自动开启统计功能。
界面在“视频回放”-“目标统计”栏中,可设置统计起始与结束时间,给出目标统计饼图、数量、柱状图、曲线等信息。
鼠标移动到饼状图对应目标后有plug out效果。
同时支持导出 pdf 与 Excel 表格。

目标统计界面
8. 用户管理
软件默认以管理员身份自动登录。默认用户名密码为 admin,admin。
可在“系统设置”——“用户管理”中添加操作员或管理员账户与修改密码,分配不同的权限。

关闭“基本设置”的“自动登录”与“记住密码”,则下次登录需要手动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后才能使用。

只有管理员权限用户才能修改系统设置。

9. 授权认证
付费功能授权后可获得扩展功能的使用权限。
功能列表详见《TVMS平台开放性说明》。
提供在“系统设置”-“扩展功能许可”中复制的“电脑序号”,我们将以邮件形式发送许可密码。将授权码复制到“许可密码”栏中,点击“认证”激活。每个许可密码仅适用于一台电脑使用。

激活成功后弹出“认证成功”窗口。

可在“认证状态”中查看当前电脑的认证情况。